武威市,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的"武功军威"而得名,甘肃省下辖市,中国地级市。位于甘肃省中部,河西走廊的东端,东临省会兰州,西通金昌,南依祁连山,北接腾格里沙漠。
甘肃武威有3个县。现辖凉州区、民勤县、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,总面积3.23万平方公里,有9个乡、84个镇、9个街道办事处(截至2022年)。
武威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,其特点是四季分明,冬寒夏暑,气温日、年较差大;降水较少,分布不均;蒸发量大,气候干燥;太阳辐射强,光照充足;无霜期较短。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、大风、沙尘暴、寒潮、霜冻、雷电、暴雨洪涝和冰雹等。
地理概况
境内所属黄河流域与内陆河的石羊河流域两大河流。黄河流域在武威境内过界水量23.15亿,通过长度68千米,主要有流域的大通河、金强河、松山、新堡河、石门河5条水系10条河流的一级沟22条,291公里,二级沟1049条,1023公里,三级沟1248条,769公里,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1.95公里,黄河流域面积3620.22平方千米,占武威市行政辖区面积的11%。
石羊河流域总面积4.16万平方千米。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面积2.91万平方千米,占武威市行政辖区面积的89.95%。从东到西有大靖河、古浪河、黄羊河、杂木河、金塔河、西营河、东大河、西大河8条河流,8条一级河流总长717千米,二级河流118条1804千米,三级河流3149条5503千米,四级河流4641条4084千米,河网平均密度1.57平方千米。
武威下辖三县一区,分别为:凉州区,民勤县,古浪县,天祝县。
凉州区:凉州区辖19镇18乡、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,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,全区总面积5081平方千米,有449个行政村,聚居着汉、回、藏、满等25个民族,总人口102.25万。
民勤县:东西长206公里,南北宽156公里,总面积1、58万平方公里。民勤县下辖18个镇248个村;全县总人口27.37万人,常住人口24.13万人。
古浪县:全县东西长约102公里,南北宽约88公里,总面积5103平方公里。古浪县辖9个镇、10个乡、1个街道,共250个村、1934个村民小组,总人口为388943人,有汉族、回族、藏族、等十个民族。
天祝县:全县幅员面积为7149平方公里,下辖9镇10乡;户籍人口为21、52万人,共有28个民族。
武威的位置境域
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,河西走廊东端,北纬36°29′—39°27′,东经101°49′—104°16′之间,南北长326公里,东西宽204公里,总面积3.23万平方公里。
是沿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大门,东接兰州,南靠西宁,北邻银川和内蒙古,西通新疆,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,处于兰州、银川、西宁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间地带。
1个市辖区,3个县.
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,武威市辖1个市辖区(凉州区)、2个县(民勤县、古浪县)、1个自治县(天祝藏族)。
武威历史悠久,早在四、五千年前,就有戎、月氏、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。自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,击败匈奴,彰显大汉帝国的“武功军威”命名武威,已有近2200多年的历史。
武威市位于中国的甘肃省
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,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域
武威市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,地理位置介于甘肃省的东南部,靠近陇南市和张掖市
武威市历史悠久,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,也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地方
先设雍州,后改凉州。前凉、后凉、南凉、北凉、大凉在此建都,雍凉文化的发源地。是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而得名,古代的中国第三大城市,西北的军政中心、经济文化中心。
武威,简称“武”或“凉”,古称凉州、姑臧,是甘肃省辖地级市,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河西走廊中心城市。截至2020年,辖1个区、2个县和1个自治县,总面积3.23万平方公里,聚居着汉、藏、回、蒙等41个民族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武威市常住人口为1464955人。
武威境内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很早。早在四、五千年前,这里就有戎、崔、月氏、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。
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,河西走廊东端,北纬36°29′—39°27′,东经101°49′—104°16′之间,南北长326公里,东西宽204公里,总面积3.23万平方公里,是沿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大门,东接兰州,南靠西宁,北邻银川和内蒙古,西通新疆,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,处于兰州、银川、西宁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间地带。
武威市地处黄土高原、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,地势呈西高东低,局部地形复杂。地形可分为三带。南部祁连山区,海拔在2100米—4800米之间,山脉大致呈西北—东南走向,气候冷凉,降水丰富,有利于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。
中部平原绿洲区,海拔1450米—2100米之间,地势平坦,土地肥沃,是全省和全国重要的粮、油、瓜果、蔬菜生产基地。北部荒漠区,海拔1300米左右,干旱少雨,日照充足,是沙生植物、名贵药材的主要产地。境内最高峰天祝冷龙岭主峰咔哇掌位于县境西北,海拔4872米,最低点民勤白亭海位于民勤县北部,海拨1020米。
作为内陆城市,武威的气候主要受到北方气旋和西北太阳高压的影响。武威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,冬季寒冷干燥,夏季炎热干旱。一年四季差异较大,昼夜温差也很大,昼夜温差在10℃以上,早晚温度较低,需要注意保暖。
武威的降水量非常少,大部分集中在7月至9月,其余时间几乎没有降水。因此,武威属于典型的半干旱气候。此外,由于武威地处西北地区,受到黄河流域以南的沙尘暴影响较大,尤其是春季和秋季,需注意防护。
由于气候干燥,武威的风沙天气比较普遍。特别是春季到秋季,经常出现大风天气,沙尘暴频繁。此时需注意做好防护措施,如戴口罩、护眼镜等,保护好眼睛、呼吸道和皮肤。不过,冬季的阳光能量很充足,是旅游的好季节,也是冬季户外运动的好时机。
总之,武威的气候主要表现为干旱、多风、高原日照等特点。游客来到武威要注意做好防护,尽量避免在风沙啊、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条件下待在室外。同时,还可以在冬季来到这里享受阳光、雪景,感受清新宜人的气息。